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文化

发钱?要发好!!

本文是圆方的第962篇原创这几天,虽然已经是进入了深秋,天气是一天凉过一天,但是随着一个又一个政策的出台,在经济上却似乎慢慢有了一点,“勃勃生机,万物竞发”的感觉。特别是,最近真的开始“发钱了!”昨天,经国务院同意,民政部、财政部联合部署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,向特困人员、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……确保10月1日前将一次性生活补助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,及时传递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关爱。这个是国家,针对特殊群体的发钱。同日,上海决定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亿元,面向餐饮、住宿、电影、体育等四个领域发放“乐·上海”服务消费券,并将于9月28日开启第一轮发券。其中餐饮3.6亿元、住宿9000万元、电影3000万元、体育2000万元。这个是地方,针对消费行业的发钱。今天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。在会议中明确了许多“发钱”的路数: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,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,切实做好基层“三保”工作(这个是给地方政府发钱)。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,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(这是给工程发钱)。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……加大“白名单”项目贷款投放力度(这是给房市发钱)。努力提振资本市场,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,打通社保、保险、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(这是给股市发钱)。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,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,提升消费结构。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。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、托育产业,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(这是给民生发钱)。可以说,当下,关于中国经济下一步的抉择,已经不是“发钱”与“不发钱”的问题(关于两者的优劣,已经在去年8月的文章直接给老百姓发钱确实有问题,但是不想发钱问题更大,论述过了)中国经济下一部分选择,已经转变为“怎么发钱”,和“给谁发钱”的问题。那么应该给谁发钱呢?个人认为,首先是给“娃”发钱。也就是政治局会议中提的:“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”。在今年1月18日,圆方写了一篇“真鼓励生娃,大A才不嘎”。文章里面说:消费的下降会是螺旋加速的。一开始是年轻人,中年人生活压力大,不敢或延迟生育,带来的整体的消费下降。然后是因为真实的生育率降低,导致需求减少、对于未来需求的判断,企业开始收缩带来失业问题,失业带来消费的又一轮下降。最后是大家对于未来需求持续减少的预期,带来恐慌的蔓延到社会的方方面面。空有生产能力空有新消费模式就是没有消费的人。那应该怎么办呢?真正把鼓励“生育”当作国策去执行,只要出生率抬头,所有的商业增量逻辑又会回归正常,全社会的经济又会继续开动起来。如果真正真金白银的“鼓励生育”,比如生一个娃(或从2胎起)每个月中央层面补贴800-1000,那么省市政府,为了能够把这800-1000的消费留在当地,也可以配套补贴个400-500,那么对于很多低收入家庭,就去掉了很大一块生娃的顾虑。而只有人口预期转正,才能让经济预期转正。那除了给娃发钱,还应该给谁发钱?可能是现在所有堵点中问题最大的“地方政府”预算内欠款。现在许多地方的经济不畅,大多是来自于“地方政府”的财政恶性循环。但是这个钱也不能那个乱发。地方政府有大量的债务,继而挤占了许多原本预算内的资金,而这些预算内的资金不支付,又带来了大量企业没有钱,进而影响员工工资。企业没钱,员工没钱,消费自然就没钱。如果这个钱用于再投资,再去借债,再去给公务员扩编发奖金,那么债务问题只会雪球越滚越大。应该是用于“定向归还”,地方债务预算内的欠款,重点用于清偿政府所拖欠企业债务中,应支付员工工资的部分。甚至这笔钱,可以采取企业申请,政府确认,中央拨付的方式,避免这笔钱再被挪走。这样,中央财政的钱就可以定向发给最需要现金流的企业和员工,让大家缓一口气。总而言之,发钱总比不发好,而给谁发钱,怎么把钱发好,或许就是这一轮经济“关键时刻”能否打赢的重中之重!听党话,跟党走学习时间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完善分配制度,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强化基本公共服务,兜牢民生底线,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,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。——2023年3月13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